张启良:国际统一战线视域下的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盟军合作
——以粤港澳地区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19        来源:《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5年第5期       

20世纪4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英等国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共华南抗日武装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指示,与美英盟军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学界对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美英盟军的国际合作,多集中在历史事实的个案记述梳理,而缺乏对于双方开展国际合作的宏观时空条件的专门探讨。基于此,本文拟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视角,对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美英盟军开展国际合作的历史条件、地缘环境和基本方式进行系统梳理,以期深化对于这一问题的整体性研究。

一、开展合作的历史条件

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盟军开展国际合作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为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美英盟军交往合作提供了历史契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战略指导,促使华南抗日武装与美英盟军开展国际合作成为现实。       

(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美英盟军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194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这一年,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东西方反法西斯战场连成一片,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广阔地域里,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卷入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围绕北上配合德军从东线夹击苏联还是南下占领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广大区域再次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作出南进对英、美等国开战的决定。12月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对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属地的军事进攻,美、英旋即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美国与德、意之间也相互宣战,中国对德、意宣战。至此,“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四国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即“同盟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郑重表示:“(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宣言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新阶段。

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成员。中国抗日战争,已不再是中国单纯的对日斗争,而是与美、英盟国在太平洋对日作战紧密联系,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伟大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日战争,不独为了挽救自己祖国的危亡,亦且有助于国际反抗侵略的奋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扩大,中国与美、英等其他同盟国实现军事联合,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给予中国抗战以重大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为中、美、英等盟国合作抗日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共华南抗日武装是打击和牵制侵略华南日军的重要军事力量。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客观上也为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盟军进行战略配合、军事策应、国际救援以及情报合作等,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合作的可能性在局部区域越来越演化为现实需要。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直接促使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美英盟军合作成为现实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加紧实施“南进”计划,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对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香港虎视眈眈。港英当局深感不安,预感仅仅依靠港英本身的兵力无法抵御日军的入侵,便积极寻求中共领导的华南敌后抗日武装的支援。1941年10月24日,英远东军司令部派出高级军官到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要求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日军的进攻。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即致电请示中共中央。10月26日,毛泽东就此复电廖承志,表示同意与英方合作,“并同意在可能条件下轰炸飞机场,条件如你所提在港设连络机关,彼方供给枪械、弹药、经费,帮我训练轰炸干部”。随后,廖承志多次派人与港英当局代表谈判,商谈合作抗日等有关事项,并及时向中共中央汇报有关谈判情况。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发动对香港的进攻。12月25日,香港总督杨慕奇宣布投降,英军9000多人放下武器。香港沦陷后,日军建立了多个集中营,用于关押盟军战俘、外国平民以及被视为“敌国公民”的人员。日军集中营,如同人间地狱。战俘每日仅能获得少量的糙米和腐臭食物,各种疾病肆虐,并被强迫进行高强度劳动,随时遭到殴打和随意处决,甚至被集体枪杀。深水埗集中营战俘死亡率高达20%—25%。少数战俘尝试逃亡,有的在港九游击队的帮助下成功获救。在此情况下,英军希望得到中共华南抗日武装,尤其是东江游击队更多的协助。

侵占香港是日本“南方作战”的一部分。日军占领香港后,对港九地区实行残酷野蛮的法西斯统治,“工商业全部停顿,人民失业,粮食恐慌,抢劫四起;敌人一面大规模疏散居民,一面用残杀恐怖手段镇压”。日本侵占香港,不仅切断了美、英盟军在亚太地区一条重要的补给线,而且将香港转化为日军南下的后勤保障基地,直接威胁美、英盟军在太平洋区域的战略安全。美军除利用自身空中优势,远程轰炸香港地区的日军补给线外,还希望获得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队帮助。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不断袭扰日军的海上运输队,摧毁日军停泊的舰艇,有效牵制了日军的“南进”,客观上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共抗日武装与美英盟军合作的现实需要。

(三)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为华南抗日武装与美英盟军合作提供了战略指导

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瞬间发生深刻变化。1941年6月23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中指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在外交上,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 中共中央高度关注局势的发展,预判世界将形成侵略与反侵略两条国际阵线,“双方的决斗已经开始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几乎燃遍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反法西斯战争,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类和平与正义的一边。中共中央科学分析了战争的性质,进一步提出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12月9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指出太平洋战争对日本来说是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对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来说,则是为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号召反侵略国家联成一体,休戚与共,共同战胜法西斯侵略战争,“中国与英美及其他抗日诸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同时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战争至完全的胜利”。

中共中央在发表宣言的当天,即向全党发出相关指示,强调:“我全国人民,全体海外侨胞,及南洋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与开展太平洋各民族反日反法西斯的广泛统一战线”“开展华南、海南、越南以及日本在南洋一切占领区域中的抗日游击战争,是有重大的意义的。我们应争取英美政府及其军事机关同我们合作,共同组织游击战争”。随着太平洋战争的进一步发展,中共华南抗日武装的地位日益凸显。1944年7月,中共中央军委就华南根据地工作给曾生、冯白驹等人的指示中明确指出:“你们在华南的作用与责任,将日益增大。英美在太平洋上继续作战的胜利,一旦接近中国南方海岸,实行对日反攻时,则我华南根据地,将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可予盟国部队以直接的配合,并可能获得他们一部分帮助。为着迎接新的伟大任务,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有充分准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与欧洲反法西斯斗争遥相呼应,亚太地区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则在整个战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共中央一方面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美、英等国实行协同作战,以共同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另一方面,主动顺应时势变化,向党内多次发出指示,及时调整方针、政策和策略,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格局。这种宏观上的战略指导,为中共华南抗日武装开展与美英盟军进行多维度的合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开展合作的地缘环境

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美英盟军合作抗日离不开一定的空间条件。中国战场成为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前沿阵地、东方战场的主战场、盟军作战的半径区域,这种地缘环境客观上有利于促进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美英盟军开展国际交往合作。

(一)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前沿阵地,华南敌后战场成为全国三大敌后战场之一

中国拥有广袤的陆地和海洋面积。在地理位置上,中国与日本毗邻,隔海相望。从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的椰岛丛林,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岛屿岛礁,都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军侵略的前沿阵地。中国大陆腹地广阔,除了西部少数偏远地区,几乎都遭受了日军的铁蹄蹂躏。在环太平洋区域,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战线最长、牵制和抗击日军兵力最多的国家。华南抗战,成为这条漫长的抗日斗争链条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华南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本侵略军在广东惠阳东南的大亚湾登陆,并向广州迅猛推进,沿途国民党守军一路溃败。10月21日,日军侵入广州,随后广州即完全沦陷。1939年6月,汕头、潮州先后陷落。1941年12月,香港沦陷。1943年2月,日军占领了雷州半岛大部分和广州湾。1944年4月,日军发动旨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广东面临全面沦陷的危机,华南敌后抗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共广东组织大力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大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共广东组织领导创建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韩江(潮汕、梅埔)纵队等7支人民抗日武装,这些部队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至抗战胜利前夕,华南抗日纵队发展到近3万人,全省近半数以上的县成为抗日游击区。华南抗日纵队远离中共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逐步成为“南天劲旅”。对此,中共中央军委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给曾生、冯白驹的指示中表示:“自广州沦陷,迄今六年,你们全体指战员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了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天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二)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共华南抗日武装打击和牵制了大量日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时14年,开辟和坚持了世界上地域最广、规模最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使日军不能轻易冒险北进或南下,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的压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继续吸引和牵制日本陆军的主要兵力,有力支援了美、英等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在战略上有力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有学者指出:“即使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仍然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当时,日军总人数约为240余万人,其中陆军有210余万人,用于南进和本土的各为40万人,其余130万人投放在中国战场。”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按照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中国人民反抗世界法西斯侵略开展时间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广东党组织领导的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等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牵制日、伪军15万人,对日、伪军作战3000多次,毙伤日、伪军9265名,俘虏3749名,受降1665名;毙伤顽军5288名,俘虏2042名,受降155名。总计歼敌22114名,缴获枪炮6700支(门)。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9.7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万人。成千上万共产党员和游击队指战员在抗战中牺牲,其中琼崖纵队牺牲5600多人,东江纵队牺牲2500多人。

(三)中国华南地区是美英盟军的作战半径区域,成为中共抗日武装与盟军合作的承载地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以其精锐力量迅速向南推进,与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区域展开激烈交战,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进展。到1942年4月,日军占领菲律宾、泰国、马来亚、缅甸等美、英属地和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以及英占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爆发,日军海空力量受到美军空军的沉重打击,付出了惨重代价,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相持。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对整个战局有着决定性影响。美军在获得空中优势后,战场日益迫近日本本土,美军空军作战半径更接近于华南地区。侵略华南日军的军事设施和海上运输线成为美军轰炸的重点目标。1945年1月,美军尼米兹总部发表特别公报称:“美航空母舰飞机出袭广州、香港和其他中国港埠的三天间,至少沉伤日轮十万零四千吨。美第三舰队经日本和出产油与橡皮很丰富的东印度群岛间的海上生命线,已经打击的日军,只有很微弱抵抗,美机在华南日军作战供应中心地的香港和广州上空,没有遇到日军的抵抗。”

1943年3月,前身为陈纳德飞虎队的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正式扩编,其前沿指挥部于同年12月迁至桂林秧塘机场。桂林机场由此成为美国在华最大的空军基地之一,成为华南地区对日作战的核心基地。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依托桂林秧塘机场基地,作战范围‌覆盖中国华南、缅甸及东南亚地区,重点打击日军运输线与战略目标。1945年1月17日,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部发布公报称:“华中华南区,十四航空队袭由芜湖到九江间的敌轮,毁敌轮两艘,可能毁两艘,伤四艘,并伤敌军舰一艘。十五日我战斗机袭香港口和机场,可能毁敌货轮两艘,伤四艘,我机袭广州机场时,毁敌机两架,可能另毁两架伤一架,另有货轮两艘也被炸。”

美空军加大了对港九地区日军海上运输线及华南日军机场的空袭力度,一部分战机遭到日军防空炮火袭击,美飞行员逃生落入华南抗日纵队的根据地和游击区,促成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盟军救援合作。同时,美空军迫切需要中共华南抗日武装提供日军情报,促成了双方之间的情报合作。

三、开展合作的基本方式

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盟军开展战略配合、国际救援和情报合作等多种形式、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展现了一段风雨同舟、弥足珍贵的国际反法西斯战斗情谊,对于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

(一)开展敌后游击战,有力策应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作战

1.袭扰日军,破坏广九铁路交通线

中国华南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军把它看作是向东南亚扩张的根据地,以求达到控制整个南太平洋和囊括东南亚的目的。香港沦陷后,日军试图把香港“变成海空军辅助港,太平洋战争的后方根据地”,为日本南太平洋作战兵力调动、军需补给、舰船维修、飞机中途加油提供中转站和补给站。

中共华南抗日武装在粤港澳地区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牵制和打击大量日军,严重威胁着日军用以支持太平洋战争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和后方基地,广州、香港之间的广九铁路地区被日军称为“治安之癌”。对于东江纵队配合盟军作战,曾生后来回忆称:“我们加强了广九铁路东西两侧和香港、九龙敌后的游击战,不断地从心脏地带袭击、消耗日本占领军,直接配合美、英盟军在南太平洋和印度、缅甸的作战。我们东江抗日游击区处于广州和港九两大城市之间和广九铁路两侧,严重威胁着日本侵略军,日益显示出战略地位的重要。”1943年11月,日军发动广九战役,反复对广九铁路两侧的东江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扫荡”。东江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共的领导下,炸毁九龙市区中心的火车铁桥,破坏广九铁路全程60%以上,使得广九铁路“全线通车”的日军计划成为泡影。“虽然日军已控制了铁路两头有两年多,但他们还不能使一列火车畅行全线。”东江纵队还在广九铁路西建立东莞大岭山、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1944年6月22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在延安向中外记者参观团成员介绍中共抗战情况时指出,曾生领导的在广九路沿线及广州四周活动的东江纵队“现已迫近九龙,并在香港进行秘密活动,敌人很感头痛”。

2.协助盟军轰炸日军机场,袭击日军海上运输线

日军占领香港后,将启德机场转为军用机场,又在珠海三灶建立机场,主要用于轰炸中国华南地区以及太平洋地区美英盟军的军事目标,对中国战区及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构成巨大威胁。美军飞机多次对启德机场进行轰炸。1942年10月,东江纵队派出精干人员,配合掩护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取得启德机场近距离的实地照相侦察资料。对于双方此次合作的过程,港九大队政委陈达明后来表示:“黄冠芳他们早已选派最精干的武装人员,在天亮之前,带美军侦察队急行军抵达狮子山,并翻过山脊选择了一个最好的阵地,争取时间架起照相侦察器材和高精密度望远镜,等候天刚刚发白,能见度比较好的时候,迅速完成了任务。……到接敌地区拍摄的照片,对于准确完成轰炸启德机场是十分宝贵的,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少将,曾经过曲江办事处转来了致东江游击队的感谢电。”1943年秋,美军第十四航空队根据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拍摄的启德机场照片,成功轰炸了启德机场,炸毁日军战机十余架,机场油库起火。

为支持南太平洋战争,日军从冲绳、台湾、厦门、汕头至香港、菲律宾开辟一条海上运输线,把从中国华南地区抢掠的财物和战略物资运回日本,又通过这条海上航线由日本输送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士兵等到中国华南及东南亚战场。这条后勤航线,对日军前线作战至关紧要,为此日军专门组织了“海上挺进队”护航,以确保航线安全。日本军舰和运输船在美国空军的轰炸下,不得不改为夜航和靠近中国东南沿海山岸航行。东江纵队护航大队和港九大队的海上中队“在大鹏湾和大亚湾海上打游击,缴获和击沉日伪军船只约二十艘,缴获物资八百吨,飞机图纸一皮箱”,形成“盟军从空中轰炸日军,我队从陆上、海上打击日军,互相配合”的良好局面。活跃在珠江口中山一带的珠江纵队,也组建了海上游击队,控制了珠江口一带东至蛇口、沙井、黄田,南至香洲、澳门,西至番禺等海上交通线,与东江纵队遥相呼应,对日军的南下航线构成巨大威胁。

(二)开展国际救援,积极营救盟军被俘人员以及美军飞行员

1.营救盟军被俘人员

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华南抗日武装积极开展营救英军战俘、侨民等国际友人的工作。港九大队成立国际工作小组,黄作梅任组长。国际工作小组在香港和九龙市区设立多个秘密联络点,进行了多种形式、多渠道、十分艰险的营救工作。据曾生回忆:“港九大队派专人到七姊妹、深水埗、亚皆老街、赤柱和马头围等集中营进行营救工作。先后救出英、印、加、挪等国友人八十一人。”在香港的一些印度官兵,经东江纵队营救后也被护送回国。对此,东江纵队向中共中央报告称:“印兵十七人,先后到我队后,均予以优待,说明我队政治主张及战绩等。他们很感动,其中部分并将步枪及子弹留下,经我队每人发给路费,当日即送往惠州英军服务团转返印度前线抗敌。他们除留印文谢函外,还写了几封信给敌据点的印兵与集中营里的印度兄弟,均由我队设法送去。”

英军赖特上校、京中校、谭臣警察司、祁德尊少校等人先后被营救出来并被安全转送到大后方。1942年3月,赖特抵达重庆后向英国驻华武官提出一项计划,建议英国在广东组建一支临时部队,以帮助更多的战俘逃离香港。7月,由英国驻华武官指导工作,成立英军服务团,赖特任司令,总部设在桂林,在惠州设立前方办事处,祁德尊少校任办事处主任。英军服务团成立后,与中共华南抗日武装更加紧密合作,继续开展营救盟军被俘人员和国际友人工作。赖特上校对此深表敬意,致函东江纵队表示:“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是不会做出什么工作来的。”

2.营救美军遇险飞行员

1944年2月11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克尔中尉驾机轰炸香港启德机场,其座机被日军防空炮火击中起火,被迫跳伞逃生,降落在九龙山区。在港九大队小交通员李石仔和一位叫李兆华的港九大队女民运干部的掩护救助下,克尔被藏在一个山洞里。日军出动大量兵力搜捕克尔,形势十分危急。东江纵队为帮助克尔脱险,主动出击,骚扰日军,打乱其搜捕计划。事后东江纵队政治委员尹林平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表示:“我为解港九队之围,惠阳队二十一日起,一连三晚出扰沙头角,毙伤敌二十余,港九市区之短枪队员大量散发宣传品,港敌大起恐慌,包围部队乃于二十四日全部撤退,我毫无损失。美机师现已安全护送出海到达我惠阳地区。”在坪山东江纵队司令部,曾生亲切地会见了克尔。随后,克尔在游击队的护送下,顺利回到广西桂林美军航空基地。3月8日,克尔中尉致信表示感谢,并盛赞东江纵队指战员“机巧、认真、精明和勇敢”,“中国抗战已赢得全世界的景仰,而我们美国人亦能与你们如兄弟般一同作战而自傲”。

1944年5月26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飞行员勒夫哥中尉、拉忽累尔中尉、沙克上士、康利上士及史利斯上士在轰炸日本运输舰时,被日军炮火击中,坠落大亚湾海里。很快,东江纵队护航大队和当地渔民发现了他们,并把他们营救起来。至此,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在华南,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今年曾先后救出六个美国飞行人员”。

1945年1月16日,港九大队海上中队和当地渔民又救护了第十四航空队的伊根中尉和美国第三舰队飞行员克利汉少尉,均安全送回桂林美军航空基地。他们给曾生来信表示感谢。其中伊根在感谢信中表示:“在十四航空队中,我的声音只是微小的,但是在我回去后,它将充满着赞叹,我将尽力为你和你们获得一些帮助。”

东江纵队营救美军飞行员的行动,深受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将军的赞许,在国际上的地位也由此提高。对此,曾生表示:“我队营救国际友人和美国飞行员的事迹,引起英、美盟邦,特别是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和驻华美军总部对我队活动的注意和重视。”

(三)开展情报合作,为盟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为加强与盟军情报合作,东江纵队特别设立联络处,作为开展情报合作的专门机构。1944 年10月初,美军派欧戴义少校到东江纵队司令部,要求与其合作,建立联络站和电台,收集日军情报和气象资料等。10月9日,东江纵队就此问题向中共中央请示。10月13日,中共中央在复电中表示:“关于建立电台搜集情报侦察气象训练爆破可以答应。如有其他要求可告以须电延安请示,见面情形望电告中央。”10月17日,林平致电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周恩来,汇报了曾生与欧戴义谈话的情况,并表示“今后一切进行,我们当依照中央指示办理”。东江纵队自创立起,就在东江地区建立了一整套情报工作网,情报站遍布整个东江敌占区。东江纵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情报站的基础上建立了联络处,作为特别情报工作部门,任命袁庚为处长,同时负责与欧戴义联络,交换有关情报。情报站南起香港,北至广州,东自潮汕,西至珠江东岸,其组织遍布整个东江敌占区。粤北、西江沦陷后,情报站又扩展到西江和北江地区。情报站拥有200多名机智勇敢的情报员。东江纵队在与美军开展情报合作的同时,保持了必要的警惕,发现欧戴义雇佣的发报技术员唐小武暗中从事特务活动,企图窃取东江纵队的电台密码。经查明,唐小武系国民党特务、电台分台台长。东江纵队便通知欧戴义。他立即解雇唐小武,改由东江纵队派出的工作人员江群好负责报务,有效保障了东江纵队与盟军情报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为盟军提供了大量军事情报,并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联络处成立后,双方情报合作迅猛发展。东江纵队向美军提供的情报主要有:1944年12月4日,提供香港启德机场、西乡南头飞机场之图例及说明,香港船坞的图例和材料,关于日本飞机场的材料等;12月18日,提供太古船坞的图例计划,油麻地区目标等报告。1945年1月5日,提供启德机场图,太古船坞图样以及香港海傍详图,日军在港之机关、油仓、船坞等之详细大幅图样;3月3日,提供日本华南舰队密码,香港政府之文件报告概要,香港政府组织和军事图册之摘录等;4月26日,提供香港政府之3月份香港情报总结;7月5日,提供日军在香港、广州之防卫力量及意图之详细报告等。除此之外,还有:虎门一带日军船只报告,日本陆军符号及命令,广九沿线日军工事图解,石龙以南、大亚湾海岸区、稔平半岛、太平、虎门、新界等地日军工事图则,日神风特攻队K2飞机图纸,日K.1.84飞机图解,日M型运输舰图解与说明,日军华南司令部宣传计划,日广州货仓、船坞、工厂与政府机关表册,日广东化学工厂与沙面目标图样,白云机场图则,沿海机场电油样本,等等。这些情报成为打击日军的锐利武器。

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盟军的情报合作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1945年3月9日,在华美军司令部派出美海军甘兹上尉率一个工作组到东江纵队司令部,要求协助他们到大亚湾进行沿海测量工作,准备盟军登陆作战的资料。经请示中共中央同意后,由东江纵队第七支队参谋长赖祥率领一个小队的武装,掩护他们到霞涌沿海,在日军的海防警戒部队的空隙中完成了测量工作,获得他们所需的资料。第七支队还向他们提供了日军海岸防御的部署和工事设施的情报资料。此外,东江纵队“还派人实地调查,给他们提供了自稔平半岛以至惠来县之海岸线、海滩及深度等详图资料”。甘兹上尉顺利完成任务后,特别致信曾生表示感谢:“我要表示我对我所工作的地区中你的部队所给予的光辉的合作的真诚谢意,由于他们的努力,使我们能获得工作上必需的情报,我高兴地说,你的部队组织给我很好的印象,他们能力高强,纪律很好”。

1945年春,美军拟在广东沿海登陆。日军有所察觉,急调驻武汉、长沙之间的精锐机动部队波雷一二九师团兼程南下。波雷部队昼伏夜行,关闭电台,行踪高度保密。东江纵队设在江村和东莞的情报站,得到波雷部队出现的信息,即向盟军通报。波雷部队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无从测知其动向,美军得到东江纵队的情报,如获至宝。他们对此作出高度评价:“这些情报是重要的,实际上是有生命力的,因为他揭露了敌人的企图和活动,帮助了我们的指挥当局取得更好的结论和计划。”后又致谢电表示:“你们关于波雷部队一二九师团部在淡水是我们所得唯一的报告。”

东江纵队与盟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情报合作,在共同打击日本法西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江纵队与美军的情报合作,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赞誉,称赞东江纵队的情报工作“在质与量都经常优越”,“对美国战略部队在中国的组织的成功有着决定的贡献”,而联络处也被誉为“美军在东南中国最重要的情报站”。

四、结语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英、美在太平洋对日本的作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的战斗目标,要求加强同盟国之间的团结。在此形势下,中共华南抗日武装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与盟军开展了不同层面的合作,展现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盟国的国际担当。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盟军开展多维度的国际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贡献,也是盟国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一扇重要“窗口”,有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对中共华南抗日武装与盟军合作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更应着眼于宏观范畴的国际意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历史作用。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三级调研员,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

(来源:《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5年第5期)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新媒体矩阵
广东党史微信
广东党史视频号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微信
广东党史抖音号
南方+党史精读微信
红讲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