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蕊:五四运动在广东的积极影响
发布时间:2025-05-23        来源:《广东党建》2024年第3期       

105年前,一场由北京爱国学生发起的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五四运动震惊中外,疾风暴雨式的斗争立刻席卷全国。这场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这场运动中,地处南粤大地、得近代风气之先的青年学生、工人、农民、商人、爱国华侨、港澳同胞等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以赤子之心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洪流之中,推动了五四运动在广东的蓬勃发展,为广东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顾广东各界在这一运动中的伟大斗争行动,对于了解五四运动在广东产生的影响,从而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五四精神,引导广大青年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新篇章中贡献青年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奏响了南粤大地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因抗议列强欺凌、维护中华民族尊严而发生,也在这一抗争过程中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1919年,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受外交屈辱,英法美等列强完全无视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诉求,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压力,竟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首先引发了强烈愤慨。5月4日,3000余名来自北京高校的学生代表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高呼“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等口号。随之,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浪潮。

民族危难之际,广东青年学生积极响应这场爱国主义运动。5月7日至8日,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广州国民外交后援会等团体纷纷发表通电,要求严惩卖国贼,废除不平等条约,释放被捕学生。汕头、潮州、揭阳、三水等地学生,纷纷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5月11日,广州国民外交后援会联合各界民众,在东堤东园广场召开国民大会,数万名学生参加大会并游行示威,以实际行动声援北京学生。北京大学粤籍学生郭钦光是五四爱国运动中第一位献出生命的烈士,郭钦光不畏强暴、以命醒民的气节,再次点燃了广东学子的爱国主义情绪。随后,广东青年在多地游行示威、宣传演讲、抵制日货,引起民众罢课、罢工、罢市等行动,激发了广东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推动了全省爱国运动的高涨。

五四运动唤醒了广东民众维护民族独立意识的伟大觉醒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广东地区也涌现出容闳、郑观应、邓世昌、康有为、詹天佑、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先觉先行之人,他们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但因唤醒民众有限,都没有获得彻底的成功。这正是五四运动之前,种种探索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五四运动唤醒了 “沉默的大多数” ,实现了由少数革命的觉悟者到觉醒的普罗大众的整体性爱国主义运动。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广东作为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前沿、西方新事物传入中国的窗口,得风气之先,民众更具革命性。随着五四运动在广东的蓬勃发展,”誓杀国贼” “保我主权” “抵制劣货” 的口号深入人心,广大民众在五四运动中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北洋军阀政府软弱无能、压制示威抗议活动的举动,暴露出统治集团的反动面目,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纷纷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反抗桂系军阀在南方的统治。五四运动在全省迅速蔓延,广州、潮梅地区、肇庆、罗定、云浮、琼崖(今海南)等地青年学子以及各界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进一步高涨,广大民众纷纷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这场全面觉醒使广大民众进一步认识到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祸害,增强了追求民族独立的决心。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广东的成立

五四运动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间有着紧密的历史关联。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一种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成长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仅仅两年后的1921年,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经由这场运动的洗礼,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和开展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五四运动热潮在全省蔓延,为在广东创建发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谭平山、谭植棠等人均是广东籍,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在五四运动中经受了历练,成为广东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青年骨干。1920年8月,他们与陈独秀商谈了有关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问题,在广州进行革命宣传教育工作,组建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创办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广东群报》作为宣传教育青年的思想阵地。这些粤籍青年知识分子都在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中担任了领导职务,指导南方的工人运动。五四运动在广东锻造了一批学生运动骨干,周其鉴、阮啸仙、刘尔崧、杨匏安、周文雍、杨石魂、张善铭、杨善集等青年知识分子,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参与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先锋和桥梁作用。他们一边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边积极投身到工人运动中,逐渐成长为中共广东地方组织的早期骨干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组织与活动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有力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广东的创立。

赓续五四精神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东实践

五四运动对当时的广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19年底,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北京大学粤籍学生谭平山等人毕业后回到广州,他们在介绍五四运动经验时说:“这次运动的意义十分重大,将会是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一个关键。” 五四运动震撼了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广东的势力,桂系军阀在广东的统治地位摇摇欲坠,广东人民群众受到了启蒙教育,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民主意识大大增强,涌现出了许多学生组织和进步团体,为广东早期共产党组织在的成立打下了基础。广东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进行了大力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培养革命运动骨干等工作,有力推动了广东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广州共产党的组织已经成为全国比较成熟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自此一代又一代广东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谱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广东篇章。

百年斗转星移,五四精神始终保持着不老的青春,不断展现着新的时代价值,放射出永不磨灭的时代光芒。新时代背景下,五四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栽体,对激发广大青年爱国热情凝聚青春力量,不断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具有重大意义。面对艰难险阻,广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 “敢为天下先” 的担当 “杀出一条血路” ,以务实精神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大踏步向前。

5月3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广东党员干部要从五四精神中汲取蹄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以舍已为国的革命先烈为学习典范,涵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青春力量,坚定历史自信、绷紧精神脊梁、锤炼斗争本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为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不懈奋斗,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二级主任科员)

(文章来源:《广东党建》2024年第3期)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新媒体矩阵
广东党史微信
广东党史视频号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微信
广东党史抖音号
南方+党史精读微信
红讲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