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农民运动大王
发布时间:2023-07-28        作者:       

主要生平

彭湃(1896—1929),广东省海丰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的创建者,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1921年学成回国,在海丰发起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劳动者同情会”,并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整顿革新教育。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1924年至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中共广东区委执委、团广东区委执委、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执委兼农民部长、广东省农民协会副委员长等职,倡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期间,撰写了中国共产党最早阐述农民运动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著作——《海丰农民运动报告》。1927年8月,参与领导八一南昌起义,11月,组织召开汕尾市(区级)、陆丰县和海丰县的工农兵代表大会,领导创建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11月到上海工作。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30日英勇就义。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留学日本 秉志救国

1896年10月22日,彭湃出生于海丰县城郊桥东社的一个大地主家庭。1917年6月,21岁的彭湃怀着寻求真理的伟大抱负,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预科学习。1918年9月,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彭湃曾对友人陆精治说:“我选定此类专业,为的是将来研究我国的政治经济,与同道者一起,竭尽全力,秉志改革”。

1919年,彭湃参加了“建设者同盟”“劳动者同情会”等进步组织,既研究社会主义的诸家学说,也接触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同盟”十分重视对农民问题的研究,要求成员亲自到农村去观察、调查,彭湃参加了“建设者同盟”组织的支持农民反对地主、维护耕种权利的法庭斗争,以及对日本佃农纠纷的实际调查工作。

1920年10月,彭湃和好友李春涛、杨嗣振等组织中国留日学生成立“赤心社”,学习探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分析研究国际国内的形势等。11月,彭湃加入了国际性进步组织“可思母俱乐部”,与各国留学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参加国际性的政治活动。期间,彭湃结识了河上肇、大山郁夫、北泽新次郎等进步学者,他们的进步思想,对彭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影响很大。

学成归国 教育改革

1921年5月,彭湃从日本学成回国,途径上海时,由施存统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7月,彭湃在海丰发起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开始了海丰县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研究、宣传社会主义。同时,成立“劳动者同情会”,组织进步青年深入农村进行宣传或演出,开展社会调查。

10月,彭湃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后改为教育局局长),欲从教育入手实现社会的革命。彭湃整顿教育机构,刷新人事,聘请了一批思想进步的教师和行政人员;发展农村教育,兴办半日制学校,并增办两所女子学校;开辟教育经费来源,改善教师生活待遇;革新教材内容,删除风花雪月的课文,新增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文章作为教材;提倡体育运动,推动全县体育运动的开展,海丰盛极一时的排球运动就是在彭湃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彭湃还亲自到海丰中学、陆安师范和第一高等小学兼任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传输马克思主义。

点燃农运星火

 1922年6月,彭湃教育改革受挫后,决定深入农村从事农民运动。7月29日,彭湃和张妈安等青年农民成立了六人农会,揭开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序幕。为表明与农民同甘共苦的决心,11月,彭湃在龙舌埔农民集会上,将自己分家所得的田契一张张烧掉,并宣布这些田地从此归租种的农民所有,至此,彭湃从留学归来的富家子弟变成了彻底的无产者。为了扩大农会影响,彭湃还用海丰方言编写了很多朗朗上口的歌谣,如《田仔骂田公》等。

1923年元旦,彭湃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同时,彭湃派农会骨干到周边县宣传农民运动,陆丰、归善、紫金、五华等地也相继成立农会。为适应形势的发展,5月,海丰总农会改组为惠州农民联合会,7月,又改为广东省农会,彭湃为执行委员长。

推广农运经验

1924年1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两党迎来第一次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革命政府设在广州。4月,彭湃到广州,先后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团广东区委执行委员、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执委兼农民部长、广东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等职,在制定政策、培养干部、指导农运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

为了培养农运骨干,彭湃倡议举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从1924年至1926年,广州农讲所共举办了六届,培养了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进步青年797人,彭湃任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并任六届教员,将海陆丰农民运动经验和模式传授给全国各地的农运干部。期间,彭湃把从事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编写为《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作为广州农讲所的重要课本。《海丰农民运动报告》是中国共产党最早阐述农民运动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著作,1926年9月,毛泽东将其列入《农民运动丛刊》,10月,广东省农民协会将其更名为《海丰农民运动》,作为“广东省农民协会丛书”之一,由周恩来题写书名。

参与领导南昌起义

1927年7月,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正式提出“分共”“清共”,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7月27日,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在江西大旅社成立,周恩来任前委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任前委委员,组织领导南昌起义。8月1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经过四个多小时激烈战斗,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胜利后,前敌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贺龙、周恩来、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3日,国民党反动派重兵进犯南昌,彭湃随南昌起义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彭湃未能参加,但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1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南方局,领导广东、广西、闽南及转移到海外的党组织,周恩来、彭湃、恽代英等为中央南方局委员。

9月底,南昌起义军在潮汕一带接连失利,彭湃报告贺龙:“我接到农民协会报告,海陆丰30万农民已经起来响应我们”。10月3日,周恩来在普宁流沙召开南昌起义军领导人最后决策会议,决定武装人员突围去海陆丰。5日,彭湃与贺龙、刘伯承、恽代英、谭平山等先后到达陆丰甲子,7日乘船前往香港。在香港,彭湃出席了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的联席会议,并在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刊物《红旗周刊》第1期发表了《土地革命》一文。

创建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1927年11月初,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彭湃从香港回到海陆丰,积极筹备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彭湃的领导下,11月中下旬,汕尾市、陆丰县、海丰县分别召开一市两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一市两县苏维埃政府,统称海陆丰苏维埃,这是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苏维埃政权,标志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彭拜未能参加,仍被选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土地委员。

1928年1月5日,红四师到达海丰县城,与红二师、海陆丰农军胜利会师。14日,东江特委制定东江暴动计划,决定红二师向紫金、五华方面,红四师向惠来、普宁方向发展年关大暴动。为更好发展年关大暴动,彭湃先后选派70多名农运骨干到各地指导开展工作,带领当地农军配合红二、四师开展武装暴动,建立各地苏维埃政权。

2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大部队进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彭湃率领红军和工农武装,英勇作战,终因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海陆丰两县城、汕尾等地相继失陷。3月,彭湃率红二师、红四师攻占惠来城,建立惠来县苏维埃政府,转战大南山,坚持游击斗争。

为革命献身

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彭湃没有参加大会,仍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0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彭湃与袁裕等离开大南山到香港。11月上旬抵达上海,先后任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同时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下旬,彭湃以中央农委书记、中央巡视员的身份到杭州,指导浙江省委工作。

1929年1月下旬,中央改组江苏省委,彭湃兼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8月24日,彭湃在上海新闸路经远里主持召开江苏省委军委会议时,由于叛徒白鑫出卖,参加会议的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和张际春等被捕。党组织及周恩来几次设法营救,未能成功。30日,彭湃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在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英勇就义,彭湃时年33岁。

彭湃遇害的噩耗传开,31日,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屠杀工农领袖宣言》,指出:“他这样英勇的革命斗争的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劳苦群众的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有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彭湃对理想的追求与实践,影响着家人前赴后继走上了革命道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失败后,彭湃一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追杀,除了彭湃为革命捐躯外,从1928年至1933年,彭湃有6位家人相继牺牲。

彭湃夫人蔡素屏(1897—1928),因叛徒告密,1928年9月被杀害于海城,时年31岁;彭湃革命伴侣许冰(1907—1933),1933年秋在大南山战斗中被捕,后被押至汕头杀害,时年26岁;彭湃的三哥彭汉垣(1893—1928),1928年3月,在澳门开展革命工作时被捕牺牲,时年35岁,一起被捕牺牲的还有彭湃的二哥彭达伍;彭湃的七弟彭述(1903—1933),1933年秋在大南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彭湃三哥的儿子彭陆(1911年—1928年),以广州一家书店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1928年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抛入珠江,时年17岁。

彭湃的革命精神如同屹立的灯塔,昭示前进的方向。彭湃的儿子彭士禄,继承彭湃遗志,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成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2021年5月被中宣部追授为“时代楷模”。

以彭湃为代表的一大批海陆丰革命先烈,胸怀崇高革命理想,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以“红旗卷起农奴戟”的历史担当和“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把“不忘初心”四个大字深深地烙入了中国革命史册中,用生命诠释了“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

(中共汕尾党史研究室)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新媒体矩阵
广东党史微信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微信
红讲台微信
南方+党史精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