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民众武装抗击日军战斗
发布时间:2023-07-27        作者: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10月21日便占领广州,珠三角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面对日军的入侵,珠三角人民同仇敌忾,纷纷拿起武器,或自发抗击入侵者,或组织发展自卫武装,打击日军。

在东莞、增城。10月19日,日军占领东莞石龙,东莞县城告急。王作尧、何与成等领导的东莞常备壮丁队、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两支民众抗日武装沿东江南岸布防,击退了日军多次渡河进犯,历时一个多月。10月20日,日军一部沿东江抵达增城仙村,阮海天等领导的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第三区常备队等奋起抗击,激战竟日,击毙日军近20人,击沉敌汽艇一艘。在此后的几天里,增城民众抗日武装与日军发生多次战斗,毙伤日军10余人。

在广州市及市郊。日军进入广州后,汤化平在市内组织了一支广州市自卫团,与日军战斗20余次,毙伤敌200余人,后撤至广州附近坚持抗日斗争,并派人击毙伪广州市警察局长练演生。在市郊,日军占据广州后,大举向北进犯。从10月24日开始,番禺、花县、从化三县3000多抗日民众武装及乡民共7000多人在伍观淇的指挥下,以江高地区为中心,沿流溪河北岸展开了顽强的阻击。历时10余天,毙伤日军200余人,俘日军3人,击沉敌汽艇20多艘。日军始终无法越过流溪河。与此同时,入侵番禺南部的日军也在10月29日遭到自发组织起来的沙头等村1000余乡民的顽强抗击,双方血战竟日。11月间,日军五六百人进犯从化鳌头、白土,各乡抗日自卫团奋起抗击,并得到当地驻军的配合,将日军四面包围。广州敌军增援,才突出包围。此战击毙日军数十,缴获枪支一批,并生俘一名日军,受到广东省政府的嘉奖。

抗战全面爆发后,广东各地建立了很多民众抗日武装队伍。图为广东民众自卫团的战士们。

在南海县。1938年10月26日,一艘载有20多名日军的橡皮艇途经东平河段时搁浅,石头乡民发现后,立即鸣锣报警,并向艇上日军开枪截击。附近的田心、湾头、鄱阳、华远等乡民众闻讯纷纷加入战斗。增援日军以追击炮、机枪猛烈扫射轰击石头乡,还出动飞机助战。抗日民众毫无畏惧,击退了日军多次进攻。战斗从上午10时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抗日民众毙伤日军50多名。

在中山县。1939年7月24日,日军500多人从水路进犯横门,当地民众武装与中山县守备总队密切配合,与日军连续激战7天,多次打退敌军登陆,毙伤日军近百人,取得了第一次横门保卫战的胜利。9月7日至20日,日军3000人左右,在飞机的配合下再次进犯横门,中山抗日军民经激战后,为保存实力,主动撤退。20日,抗日军民发起反击,日军严重受挫,除留下一部在大王头设营固守外,其余大部分兵力从海上撤走。抗日军民又取得了第二次横门保卫战的胜利。

在三水县。1938年11月4日,李芝弦等指挥木棉村壮丁自卫队100余人向占领县城河口的日军发起反击,战斗持续两天,李芝弦牺牲。不久,日军400余人进犯杨梅地区,西乡义勇自卫队与县政警中队一起奋力阻击,与敌展开激战,毙敌20多人。

在四邑地区。1939年6月2日,日军派遣300余伪军出动炮艇,进犯新会县三江乡。傍晚时,敌军由官田附近登岸,三江乡壮丁队立即抢占村外制高点,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后敌军又向洋美、临潮两村攻击,再次被三江乡壮丁队和村民顽强阻击。次日,附近各乡民众武装纷纷增援,敌军慌忙撤退。此战,来犯伪军只逃脱4人,其余全部被歼。8月19日,以日军为主力,合伪军800余人二犯三江乡,遭到顽强抗击。在县抗日自卫团的支援下,于22日发起反击,终将敌击退。9月2日,日、伪军竟出动3000余人第三次进犯三江乡。三江乡壮丁队和村民经激烈抵抗,伤亡数十人,被迫撤退。

在珠三角地区早期抗战中,影响最大、战绩最为卓著的当属吴勤领导的抗日武装。广州沦陷的第二天,吴勤便组织成立抗日义勇队,并当即在南海附近河面伏击日军两艘运输船,毙伤日军10余人。11月初,又袭击了广三铁路南海小塘车站。这两次战斗,在珠三角地区引起了很大震动,当地青年纷纷报名参加义勇队,抗日义勇队随即发展到100多人。1938年11月,抗日义勇队改编为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简称“广游二支队”),吴勤任司令。后来发展到几千人。此后,吴勤指挥广游二支队不断出击,至次年下半年,先后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消灭日伪军数百人,令广游二支队声威远播。广游二支队成为珠三角民众武装抗日的一面旗帜。


                                 来源:《南粤抗战纪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新媒体矩阵
广东党史微信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微信
红讲台微信
南方+党史精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