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横门保卫战
发布时间:2023-07-27        作者:       

中山横门位于珠江口西南面,包括横门岛、横门口、横门水道,距石岐25公里,是珠江出海口八大门之一,也是中山县水上交通的咽喉。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不断侵扰中山,伺机占领横门等地。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巾只下,中共中山县委主动同国民党中山县当局合作,共商保家卫国大计,号召人民起来抵抗日军的侵略,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广东中山县民众组织别动大队,协助正规军作战。

1939年7月24日上午8时,日军出动铁拖4艘、舰艇6艘,载兵200余名,在飞机、火炮掩护下,向横门沿岸登陆。国民党中山县守备总队3个大队9个中队的官兵奋力抵抗,中山县长兼第六游击区司令、守备总队总队长张惠长等多次到前线指挥、督战。由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孙康任队指导员的第三大队第九中队和各区委组织的武装集结队、别动队,也在前线与守军并肩杀敌。同时,中共中山县委以“抗先”的名义,以县、区两级党组织的领导成员为骨干,成立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在各区紧急动员了1000多名抗先、妇协会员,组成宣传队、救护队、担架队、运输队、慰劳队等开展支前工作。

24日,日军一部曾占领横门岛上的七坎、马鞍山、矮山;另一部登上横门沿岸部分地域。中山抗日军民英勇战斗,至下午将日军击退。次日,敌数百名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驻军横门的中山守备队防线发起7次进攻,仍不得逞。26日,日军铁拖、舰艇增至20余艘,仍以飞机大炮掩护,分兵向猪乸咀、芙蓉山、玻璃围三路进犯。驻芙蓉山守备队伤亡惨重;第七中队被冲散,弃守猪乸咀防线;防守玻璃围中队被困。日军占领了仰天螺,包围瑞生围。27日,张惠长亲赴前线指挥守军反攻仰天螺、瑞生围。虽然日军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据优势,但在全县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战斗持续了8天,日军攻占横门的企图并未实现,成功将日军阻于横门口沿岸。

日军久攻横门不下。战至7月31日下午,日军突然出动多架飞机,向中山军民第二道防线的二洲、大王头、大环、小隐等处轰炸,以猛烈炮火掩护其在沿岸的步兵撤退。此战日军伤亡近百人,1艘运输舰于玻璃围附近水面触雷沉没。横门保卫战首战告捷。

同年9月7日至20日,日军再犯横门,炮轰芙蓉山、玻璃围,摧毁沿江工事,复以飞机掩护登陆,先后占据白米山、大尖峰、东利冲等地。中山抗日军民齐心协力,苦战数日,予日军较大杀伤后退出横门前线。13日,日军1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犯三仙娘山。守军与之激战至下午3时,毙伤日军200多名,为横门作战以来之最大战果。14日,日军复以1500余人再犯三仙娘阵地,并轰炸沙边、张家边等乡。中山守军苦战至下午2时,死伤小队长以下70人仍坚持战斗,并击落日机一架。15日起,中山军民在珊洲、下旗山等地展开反击,毙伤日军10余名。20日日军进犯小隐、大环,该线守军守备第九中队在中共党员缪雨天的率领下奋勇抗战,击退日军4次冲锋,先后夺回大环、小隐、黎村、二洲等地。日军失利后,被迫大部退回海上。此次战斗共持续14天,全县军民合力抗击,取得第二次横门保卫战的胜利。


                            来源:《南粤抗战纪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新媒体矩阵
广东党史微信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微信
红讲台微信
南方+党史精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