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色印记 > 红色人物
百年风华·红色故事丨杨华钦:救国有为之青年

杨华钦(1923.5-1945.2)又名杨家钦、杨罗友,出生于广东省英德县(今属清远市英德市)黎溪大平园墩岭村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曾任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政治宣传员。在沙头保卫战中受伤被俘,宁死不屈,于1945年2月在三水县西南镇壮烈牺牲。


    杨华钦叔公杨寿南、父亲杨十贵思想都较开明。杨华钦童年时在黎溪小学和浛洸走马坪小学读书,1940年高小毕业后考入英德县立中学。是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杨华钦认为救国有责,毅然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他常与进步学生一起出墙报,唱抗日歌曲,到街头宣传,号召群众参军参战。期间,他还与地下党同志接近,接受马列主义思想。鉴于杨华钦的出色表现,1942年春,由共产党员王式培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杨华钦更积极地宣传抗日。寒暑假回乡,杨华钦热情地与乡中青年朋友接近,给他们讲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来全国抗战的经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英勇抗金的故事,用岳飞的《满江红》词的警世名言,激励大家奋发向上,做救国有为的青年。

    1943年,杨华钦初中毕业。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回大平乡小学任教。1944年春,又转到清远县同升乡中心小学任教,以老师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他以开展体育活动来团结当地青年人,组织青年大唱《全国总动员》《大刀进行曲》《毕业上前线》等抗日歌曲,激励青年们的爱国热情。

    1944年,日军企图打通华南至华中的交通线,沟通南北兵力。5月,日军进犯粤北,清远受到影响,同升小学停办。杨华钦回到家乡大平乡,参加人民抗日护耕自卫队,并把叔公杨寿南家中的两支步枪和几十发子弹贡献了出来。

    1944年8月,中共北江特委分析当时形势,并作了战略部署,决定派一批党员到抗日前线去参加实战训练,培养战斗骨干力量,开展游击战争。不久,廖春源到黎溪大平找杨华钦和王式培谈话,传达北江特委的指示,并带领杨、王二人回浛洸暂住,等待任务。8月底,杨华钦与王式培遵照组织安排,在麻廊乡小学任教。10月,杨华钦、王式培等8人被派到南三大队,参加实战训练。杨华钦表示:“生我的是娘,教我的是党,是党哺育我成长,党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杨华钦、王式培、杜桐由廖春源带领,从浛洸乘船抵达清远,旋即与另一路同时到达的陈贻翼等4人会合。清远地下党负责人何俊才与8人谈了话,并布置到南三大队的任务。之后,经过两天的水陆辗转,到达南三大队驻地沙头,编入学习小组,边学习边等待任务。学习的内容有部队作战战况报道、毛泽东有关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论述、《古田会议的决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及一些基本军事知识,也参加了军事训练、锄奸、黎明前野外搜索等行动。

    1945年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成立,南三大队整编为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简称“独三大队”)。独三大队指挥部审时度势,决定夜袭南海县官窑圩的伪军。官窑是南海、三水、花县三地交界处的重镇,南海三区区署、伪联防大队部及第二、三、九区联防特务大队部所在地。独立第三大队经过周密侦察和准备,于2月6日晚上,由冯光、梅易辰率领两个中队,一个手枪队共100多人,在沙头、小㘵的民兵和群众配合下,摸黑包围官窑,分三路直冲区署。战斗很快就结束,共缴获机枪两挺,长短枪80多支,弹药粮食一大批,部队在天亮前胜利撤退。杨华钦在战斗中机警沉着,严守纪律,挨家挨户向群众宣传,深得领导和战士们的好评。后被派到小队当政治服务员。

    抗日力量的壮大,抗日游击区的发展,引起敌人极大的震惊和仇视,日伪顽互相勾结,疯狂地对独立第三大队驻地沙头“扫荡”。1945年2月15日晨,汉奸、土匪等几股力量近千人进犯独立第三大队驻地沙头。独立第三大队主力部队转移小㘵,留大队部分力量及沙头常备民兵坚守沙头以牵制敌人,以图内外夹攻消灭来犯之敌。2月20日,驻三水西南的日军数十人携榴弹炮出动,与伪军、匪军分三路向独立第三大队发起猛烈进攻。沙头、小㘵的战士奋起还击。当日下午,日军在小㘵战场上进攻的炮火极为猛烈,为了保存力量,部队撤出炮楼向外转移。是时,杨华钦与陈贻翼、丁沃光3人在小㘵北通向丰岗的路上阻击敌人。敌人以猛烈炮火轰击,丁沃光当场牺牲,杨华钦与陈贻翼战斗到弹绝受伤被俘,被押往三水县西南镇严刑审讯。两人坚贞不屈,慷慨赴义。年仅22岁。